中国的高考是最让人矛盾的,你讨厌日复一日的应试练习,又深知它的重要性,那些年披星戴月刷过的“五三”以及高考失利的抑郁,也就成为我挥之不去的阴影。
好在前些年结识我妻子后,借着互联网的东风,我们的创业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,在北京也有了一处居所,但儿子上学后,我却高兴不起来,天价的学区房,白热化的教育竞争,上个小学,都要各种拼爹拼钱拼关系,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重演吗?
看着还小的儿子,我迫切想逃离这个“恶性循环”,换一种生活,内心真就是电影里那句:“我的孩子,我就让他健康快乐就行了。”就这样满怀憧憬地,我们选择了移居到葡萄牙,今天借此平台,来和大家说说我这几年的在葡生活。
记得那年我们刚刚落地里斯本,决定先找个餐厅吃点饭缓解一下舟车劳顿,没想到被Google上的路线指引搞得一头雾水,还没等我们问路,一位当地小伙看出我们的为难,就热情地过来帮我们指引,本以为沟通会费一番周折,没想到他一口流利的英语,边说边带路,很快我们就找到了目的地。不得不说葡萄牙人真的热情、友好,英语也普遍不错。仅凭英语就能和本地人无障碍沟通。就这样,我们开始了在葡萄牙的生活。
我儿子上的是一个国际小学,对比国内,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学费降了一大截,每年费用大概9000欧,还不到北京国际学校的一半。最重要的是,学校采用全英文授课,开设西班牙语、葡语多语种课程。这几年孩子的英语、葡语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,能够流利地用葡语和他的本地朋友们一起玩耍。
和家人聊天中了解到,表姐家的孩子在北京刚上三年级,即使不想给孩子太多压力,可在北京教育的大环境下,被迫也要开始无止尽的“鸡娃”模式,而且周末也不停歇的周转于各个补习班之间。
相比之下,葡萄牙人观念里没有所谓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教育的大环境足够包容、个性化,所以作为家长,我们也没有“鸡娃”的KPI压力,对比国内家长的攀比行为,这里并不会有评定孩子好坏的标签,每个孩子都是最独特的存在。我也不由得庆幸,如果当初没有做出这个选择,那么表姐家孩子的现状,就是我们的教育缩影啊!
葡萄牙实施精致小班化教育,儿子的班级一共十多名学生,老师可以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,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上的优劣势,更好的进行针对性的辅导。回想我们小时候的学习环境,简直天壤之别,每个班级动辄六七十人,班主任也尽心去管好每个学生,可无奈是分身乏术。
但是令我们意外却惊喜的是,这里的教育其实也不是想象中的“快乐教育”,学生也有很多课业要完成,想要好成绩全靠自律!不过与中国不同,这里的教育不拘泥于书本,相比一成不变的“填鸭式教学”,我们发现葡萄牙老师更注重能力的培养,鼓励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发展,学校经常有一些课题需要孩子独立完成,对于培养孩子分析思考、主动学习、个人实践的能力很重要,孩子在不断探索中每天都有新收获。
这样的大环境下,孩子也自然养成了乐观主动的性格,很早就自己收拾小房间、叠衣服,每天穿什么,需要买什么,想学什么也会自己选择规划,而且他主动要学习的事一定会坚持。
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,有次周末,带孩子一起开车去里斯本近郊的开放沙滩,孩子看到路边有人玩滑板,就说也要学,虽然孩子还小,但我们还是尊重他给他买了滑板,本以为孩子是一时兴起,最开始练习时还总是受伤,我们看了都心疼,可是孩子却像一个小大人,愈挫愈勇,在一次次的尝试中,终于自己学会了滑板,我们也感慨儿子真的长大了,有时候适时放手,把权力和选择交给孩子,或许会让他成长更快。
另外要说的就是学校的午餐,儿子每天中午在学校吃,甚至已经开始“嫌弃”家里的饭菜!学校提供的午餐会通过严格安全卫生质检,且不限于葡萄牙菜系,兼具美味,最有意思的是,儿子有一阵体重超标,学校还给专门安排“小灶”,通过计算每道菜的卡路里、蛋白质匹配孩子的成长需求,准备了营养的低卡饮食,简直比我们做家长的还用心!
总之,葡萄牙的生活简单、顺心,当然我们也时常怀念国内的兄弟亲朋,但是相比之下,我更享受当下的时光,里斯本老城的街头午后阳光充足,穿行的有轨电车,巷尾小店咖啡飘香,一切的慵懒闲适,仿佛这里就是归宿,我们也正准备接父母过来一起生活,期待我们精彩的人生吧。
更多移民详情,请咨询美欧美加移民专家400-688-2988